【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情况,解读《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

日期: 2023-06-14 14:57 来源: 区工委管委办公室

字号:

时间: 2023年6月14日(星期三)下午3:00

出席: 副省长陈平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黄红光 省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孙涛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 省水利厅副厅长刘文林

内容: 邀请副省长陈平和省水利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情况,解读《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副省长陈平先生,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黄红光先生,省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孙涛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先生,省水利厅副厅长刘文林先生,共同为大家介绍山东省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情况,解读《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陈平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陈平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山东水利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设国家水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要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效益,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现代水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受特殊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我省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严重水患与严重干旱并存,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构建山东现代水网,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着力破解全省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关键一招。202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印发实施《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的决定》,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现代水网建设。5月26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会议,向全省发出加快推进先导区建设、全面构建山东现代水网的动员令。6月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围绕“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对先导区建设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提出的多项举措在山东治水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意见》明确,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水网+”行动,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内河航运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为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意见》提出,到2025年,省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88%以上,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水安全保障更加坚实,重点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达到规划防洪标准,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水民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争取达到70%,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水网融合拓展领域日益宽泛,四个示范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水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发展新业态逐步形成。

围绕构筑“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意见》明确了七个方面具体任务:

在聚力“水网+防洪安全”、筑牢水安全保障网方面:统筹保障防洪安全和雨洪资源利用,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和河道治理工程,全面优化防洪减灾工程布局,构建完善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筑牢安全度汛的坚固堤坝。

在聚力“水网+民生改善”、织密水民生服务网方面:积极推动现代水网建设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统筹实施一批引调水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夯实粮食保障基础;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改善农业生产能力和维护农村河湖水系健康为重点,全面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和均等化水平。

在聚力“水网+生态环保”、构筑水生态保护网方面: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抓好水污染整治、生态流量保障、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等,推动河湖生态复苏、人水和谐共生。

在聚力“水网+乡村振兴”、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方面:着力改善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全区域、整流域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美乡村。

在聚力“水网+交通运输”、建设内河航运示范带方面:协同推进水网与内河航运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高效对接长三角地区的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和联接省会、贯通鲁中、河海联运的小清河陆海新通道,实施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升级改造,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航运用水需要,实现成本节约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在聚力“水网+文化旅游”、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带方面:充分挖掘水文化潜力,加强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谋划建设一批遗产保护标志性工程;以黄河、大运河、小清河等为重点,统筹河、湖、库、渠、塘等水利风景资源,打造一批水利风景区集群;推出一批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因地制宜打造水利旅游景区景点,培育壮大涉水文旅市场,实现以水兴旅、以旅彰水。

在聚力“水网+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带方面:将水网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水利机械装备制造、抽水蓄能、饮用水产业、生态渔业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绿色水经济,充分挖潜盘活涉水产业市场。

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意见》从组织领导、资金筹措、用地用海、改革创新、工作激励等5个方面明确了具体保障措施。

总体来看,《意见》在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内容措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更好地推动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强水网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的保障作用和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根据《意见》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加快推进先导区建设,着力推动“水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水网综合效益。

一是全力抓重点工程,促进水网互联互通。以补网、联网、强链为重点,坚持“纲、目、结”并举,以“纲举”打通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以“目张”畅通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以“结强”做大控制性调蓄工程,全力加快水网工程项目建设。对先导区建设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推动落地落实。对今年计划实施的471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破堵点、抢进度,抓质量、保安全,确保年底前完成600亿元投资目标。同时,做实后续项目谋划储备,推动形成项目滚动接续机制,为未来规划建设创造条件、预留空间。指导市县加快构建区域水网体系,提升省市县三级水网协同建设水平。

二是全力抓管理创新,增强水网调控能力。注重制度创新,健全完善水网工程运管体制,探索推动骨干调水工程、重大枢纽工程等实现省级统一调度管理,提高水网运行效率。注重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胶东调水等5处国家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项目,推进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精心打造智慧水网。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深化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加快实施国家和省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促进水网良性运行。

三是全力抓功能融合,提升水网综合效益。实施“水网+”行动,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民生融合发展,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着力构建“大水利”工作格局。大力支持发展“水经济”,利用引调水工程、河道综合治理、美丽幸福河湖等建设成果,促进内河航运、文化旅游、抽水蓄能等绿色产业发展,带动沿线产业升级、城市功能提升、水美乡村建设。全方位推动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丁绍敏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2022年,我省成功申报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请介绍一下水网先导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黄红光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兴水对于我省这样的水旱灾害多发频发省份尤为重要。我省于2022年8月成功申报成为黄河流域唯一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近2000亿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构建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民生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省级骨干水网格局,为国家水网建设探索路径。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先导区获批以来,我省迅速行动、攻坚发力,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进水网前期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盛世必修水,强邑先治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导区建设,将其作为治水兴水、破解山东水问题的关键一招,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会议,密集现场调研,强力推动部署。省领导出席水利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水网建设等重点工作;4月24日至26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调研防汛备汛和水利建设工作时,明确提出“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服务水民生,努力做好做活水文章”的指示要求。5月26日,即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次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会议,向全社会发出了治水兴水、加快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的动员令。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6月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推动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快水网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担当作为,推动现代水网前期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形成了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全省一体、规划先行、协同推进。202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印发实施《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现代水网及先导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方法路径。山东现代水网由“纲、目、结”三要素组成,“纲”是指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目”是指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结”是指控制性调蓄工程。通过“纲、目、结”并举,加快构建形成“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一轴三环”是指以黄河为主轴的引黄供水体系,依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引调水工程,在淮河流域片、海河流域片、胶东半岛片形成三个环形调水格局,是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骨架;“七纵九横”是指沂河等7条纵向骨干河道,小清河等9条横向骨干河道,是全省防洪排涝的主动脉;“两湖多库”是指南四湖、东平湖以及42座大型水库,是全省防洪调度、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的主节点。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的决定》,省政协把现代水网建设列为参政议政的重点事项,为现代水网规划落实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目前,全省16地市全部完成市级现代水网规划编制,104个县(市、区)编制完成县级水网规划。总体上看,省级层面重点谋划骨干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市县重点推进区域水系连通,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推动水利工程集点连线、组线成网,发挥网络综合效益。

三是用好统筹方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提高现代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注重做好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建设和利用,将水网建设与水资源配置、防洪安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打好“组合拳”,做活“水网+”文章;二是统筹当前和长远,坚持近期、中期、远期系统规划,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水问题,又努力造福子孙后代;三是统筹局部和整体,在加强重点区域治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全流域系统治理,正确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实现一治一条河、一治一个流域;四是统筹存量和增量,一手抓现有工程的巩固提升、潜力挖掘,一手抓新建项目的谋划论证、组织实施,优化水网工程布局;五是统筹骨干和末梢,主动衔接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协同推进省市县三级水网建设,既建好骨干水系通道,也注重治理中小河流、乡村渠系,打通“毛细血管”,让水网建设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四是注重守正创新。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围绕建好用好现代水网,兼顾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标平衡,强调在高标准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等传统水利功能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积极推动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加快培育涉水绿色发展新业态,努力塑造山东水利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治水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兴水思路的深度拓展,是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治水兴水的创新性实践,在山东治水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特别是《意见》在发展理念、方法路径、内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比如,提出依托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强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构建“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提出探索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提出在水利发展相关规划中统筹考虑内河航道布局,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中统筹考虑河湖堤岸公路建设,河道防洪输水要兼顾航运调度;立足我省水利机械装备制造及抽水蓄能产业基础偏弱的实际,提出支持发展的相关措施等,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必将有力推动水网先导区和涉水领域的融合发展,有力发挥现代水网的综合效益,更好支撑和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今年是建设水网先导区的开局之年、攻坚之年,全省水利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牢固树立“大水利观”,统筹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推动实施“水网+”行动,大力优化省级水网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加快建设互联互通、节约集约、绿色低碳、产业融合、治理高效的省级水网先导区,努力打造国家水网建设的省域范例。

最后,衷心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对山东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任务重、投资规模大,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经济综合协调和投资主管部门,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孙涛

谢谢您的提问!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发改工作职能,细化落实工作计划,积极支持推进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一是紧紧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力优化省级水网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加快构建互联互通、节约集约、绿色智能、产业融合、治理高效的水利先导区,打造国家水网建设的省域范例。

二是科学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高质量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和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要求,充分衔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及地方客观需要,切实抓好重大工程的论证储备和统筹推进。在具体工作安排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协调好当前与长远、需求与可能的关系。积极推进实施纳入《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和《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2-2025年)》的重点工程,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深入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经济性,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有效防范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生态风险和社会风险,确保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密切跟踪研判国家最新政策要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筹集落实省级资金,靠前指导地方和项目单位完善审批要件,积极协调落实建设条件,常态化开展重点工程在线调度和现场调研督导,推动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是健全完善水价机制。按照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原则,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水价改革,修订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实施区域水价综合改革;及时适配供水智慧化趋势,构建系统完善的城镇供水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促进非常规水源有效利用;全面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水价制度,如期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大众日报记者

航运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与航运密切关联。请问,结合我省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内河航运方面将有哪些推进措施?

高立平

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我省内河航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省交通运输厅将乘势而上,担当作为,锚定“一个目标”,突出“两个统筹”,实现“四个提升”,奋力谱写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锚定一个目标:打造内河航运发展示范带

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支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强化了我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未来三年我省内河航运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设集约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把京杭运河(黄河以南山东段)打造成鲁西南高效对接长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把小清河打造成联接省会、贯通鲁中、河海联运的陆海新通道。到2025年,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较2022年实现翻番、超过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连年翻番、达到50万标准箱,内河航运成为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突出“两个统筹”

一是统筹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交通运输部门将与水利部门共同建立日常工作协调机制,及时会商通报水工程大幅度减流、大流量泄水等信息,及时协调进行航道补水,统筹做好防洪、调水与航运保障等工作。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航运用水需要,最大限度保障通航常态化。

二是统筹实施交通与水利工程。协同推进水利与交通工程建设,尽可能实现有机结合、降低投资成本。近期重点是衔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布局,统筹实施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升级改造,同步实现调水和航运发展目标。

三、实现“四个提升”

一是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网,实现小清河全线复航,完成京杭运河主航道枣庄段整治工程等在建项目,启动实施新万福河航道二期工程等新项目,不断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达范围。打造现代化内河港口群,建设一批煤炭、集装箱、粮食等专业化码头,进一步提升港口供给能力;谋划实施一批疏港铁路专用线、高等级疏港公路,进一步强化港口枢纽功能。

二是着力提升水路运输服务品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推动大宗货物“散改集”,丰富集装箱运输航线,着力提升济宁港、济南港集装箱运输枢纽干线港功能地位。积极发展小清河河海联运,论证实施河海直达运输,推动内河与沿海港口低成本、高效率对接。

三是着力提升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充分利用5G、北斗、AI等新技术,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船闸和智慧管理服务系统,打造高水平内河智能航运体系。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持续完善内河船舶防污染全链条智慧监管机制,推进船舶污染治理规范化、常态化。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发展清洁能源动力船舶,试点建设“近零碳”港口和船闸。

四是着力提升内河航运产业链价值。加快培育现代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航运金融、船舶修造等业务。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培育梁山、龙拱等龙头港口,推动集约化运营、协同式发展。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功能,推动“装卸港”向“物流港”“贸易港”转型。依托港口优势,支持临港产业培育壮大,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总之,省交通运输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发改、水利等部门密切协作,在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中,把“借水行舟”这篇文章做足做好,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注内河航运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与我们一起开创我省内河航运发展新局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当前已经进入汛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山东降雨形势不容乐观,请问对今年防汛有哪些工作安排?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将从哪些方面构建水安全保障?

刘文林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据预测,今年我省汛期降水较常年偏多1-2成,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漳卫河系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盛夏有1-2个台风影响我省及邻近海域,淮河沂沭泗水系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今年以来,林武书记、周乃翔省长、陈平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先后赴南四湖、东平湖、漳卫河等一线检查防汛工作。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各项水旱灾害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狠抓防汛责任落实。自2月份开始,省水利厅先后下发多个通知,从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预案编制、培训演练等15个方面,全面部署备汛工作。全省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7万多人,落实水库闸坝、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防汛责任人2.8万人次,形成上下贯通、流域协同、全面覆盖的防御责任体系。举办全省河湖长制暨水旱灾害防御专题培训班,陈平副省长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召开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对水利系统备汛工作进行再调度、再落实。

二是狠抓隐患排查整改。按照市县自查、省级抽查的原则,组织对水库溢洪道、河道堤防、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体检”。2月至4月省级组织开展第一轮汛前检查,5月份又派出21个检查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暗访检查,累计发现各类防汛风险隐患问题3000余个,目前正在加紧整改,主汛期前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狠抓防御能力提升。组织全面检修维护各类监测预警站点,组织开展全省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复核,省级完成有防洪任务的全部198座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重新核定,修订28个重点河湖防御洪水方案和4个国家级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市、县两级修编各类预案方案9000余个。优化调整省、市、县、乡四级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专家3840人,全省落实水利防汛抢险队伍1.58万人,储备各类水旱灾害防御物资价值4.4亿元。组织省级防汛抢险演练,指导市县分层级开展实战训练,加强物资调配预演,确保紧急情况下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打得赢。

根据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下一步将聚焦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将通过完善工程体系和提升非工程措施应对能力,稳步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安全保障网。工程体系建设方面,重点以河道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为重点,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实施水库水闸常态化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研究论证东平湖老湖分区运用及居民外迁工程等,构建以河道、堤防、水库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今年重点加快推进沂沭河、徒骇河等骨干河道治理,有序推进615公里中小河流和5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主汛前还将完成382座水闸安全鉴定和4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非工程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围绕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能”开展。进一步优化水文站点布局,持续推进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监测项目,完善省市县三级物资储备体系。目前,建成小型水库雨水情信息接收处理和综合展示平台,基本建成大汶河、沂沭河等重点流域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坚持两手抓,今年还将开展重点市应急水量调度试点研究,进一步提升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水利厅办公室李峰,联系电话:51767019。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