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数据库 > 区工委管委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11370634004273655L/2022-00565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2022-04-12 发布日期: 2022-04-12
发文机关: 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办公室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统一登记号:

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    

字号:

长工管办〔2022〕11号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庙岛、小黑山保护发展服务中心,区直各工作机构(部门),区属各单位,中央和省、市属驻岛各单位:

《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长岛综合试验区管委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          

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推动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扩面、提档升级,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以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方向,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基本职责,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组织方式,以综合利用阵地资源为基础支撑,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以海岛干群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为标志,筑牢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全区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价值引领、内容为先。牢牢把握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着力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2.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弘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传统美德,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3.坚持分类施策、突出特色。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风俗习惯,结合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路径模式,形成“岛岛有品牌、村村有亮点、队队有特色”的生动局面。

(三)主要目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试点探索转为全面展开,要实现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全覆盖。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面融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实践中心(所、站)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用得好”提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服务优质、群众认可、广泛参与的文化服务综合体。

二、深化场所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按照“实用、能用、管用、好用”的原则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坚持一室多用,实践中心不少于5处功能室,实践所、站不少于3处功能室,具备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等功能,设有志愿服务站且正常发挥作用。要以方便群众参与为原则,优化调整场所选址。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室外显著位置设立醒目公益性标识。

(一)强化基本阵地建设。依托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综治管理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固定场所,建强具备指挥中枢、教育培训、文明体验等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办公室,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等固定场所,建优具备区域统筹、服务保障、上下联通等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鼓励并支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非遗传承人、优秀志愿者和团队等建立特色工作室。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城乡闲置校舍等固定场所,广泛建设文明实践公园、广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以党员、“五老”、身边好人、热心群众等所在家庭为中心户,探索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文明实践进家入户。

(二)拓展文明实践基地。鼓励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文明实践基地,支持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关单位发挥优势,建设各具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要认真组织调研,根据各自特点和风俗习惯,将影响力大、群众经常参与、社会评价高的活动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范围,设立文明实践标志标牌,不断扩大文明实践阵地。

(三)广泛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在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等重点公共场所,广泛设置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有文明实践显著标识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岗),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确保群众可以随时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三、深化队伍建设

(一)健全工作队伍。依托城乡公益性岗位分配名额,逐渐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都按照上级要求配备足够的专(兼)职管理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管理服务,并明确职责任务和目标考核。推进文明实践融入网格管理体系,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求同步核拨专项经费,发挥好网格员、志愿者作用,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

(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区级志愿服务总队,区工委管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社科普及惠民、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难解困、文明倡导、心理关爱、应急救援、便民服务、敬老爱老、关爱未成年人、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等17支志愿服务队,每支队伍每年活动不少于12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5支以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每支队伍每年活动不少于12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3支以上群众身边不走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了解群众需求,及时提供关爱帮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达到20小时。倡导全民全域志愿,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的15%以上,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大于50%。

(三)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开展全员培训,强化动态管理,让志愿者掌握文明实践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提高志愿者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每年举办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培训班,培树先进典型,强化引领带动。各专业志愿服务组织的主管部门单位发挥职能优势、用好部门资源举办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培训班,提升志愿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的集中专业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用好各类线上、线下培训阵地,组织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培训。

(四)完善激励措施。探索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办法,健全以服务时长为基础的星级认定、公共服务、评先树优等志愿服务嘉许回馈机制,对志愿者入学、就业、医疗、交通等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激励。探索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鼓励中心(所、站)通过设立积分银行、信用超市、公益基金等办法,把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情况与积分兑换、享受服务、获取荣誉等激励挂钩,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深化实践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做到常态开放,明确开放时间和管理员。要围绕宣传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持续深化移风易俗、丰富群众文化供给、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动活动常态长效7个方面,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制定年度、月度活动计划,设立固定的文明实践活动日。每年以中心(所、站)名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均不少于12次,其中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各渔村不少于2次。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搞好“六个结合”。

(一)与理论宣讲相结合。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志愿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作为全年宣讲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开展“四史”教育、“强国复兴有我”、“永远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群众阅读和接受习惯,组织社科专家、理论工作者编写宣讲教案、乡土教材、群众读物,满足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微宣讲”比赛,挖掘一批基层宣讲人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二)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面融入到工委管委中心工作中,全面融入到基层党建、乡

村振兴、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火防汛等具体工作中,把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过程变成落实工委管委决策部署的过程,做到工委管委中心工作安排到哪里,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就跟进到哪里。要结合实际,制定与中心工作结合的具体方案,组织好文明实践活动。

(三)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走访调研,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群众的实际需求,差异化组织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要把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作为增加群众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加强面向群众的小戏、小品、健身、娱乐等内容的生产服务,拓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要经常性组织健康公益讲座、技能培训、法治宣传、科学普及、文艺汇演、全民阅读等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群体活动。

(四)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结合基层党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将精细化的群众工作嵌入到基层治理过程。鼓励成立理事会等群众性志愿服务组织,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学雷锋,做好人”活动,在中心(所、站)层层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长岛好人等选树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服务典型,示范带动广大家庭、基层单位,从自身做起、点滴做起,更好践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鼓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新时代结婚礼堂。建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推行文明婚丧新礼仪。

(五)与关爱活动相结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定期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坚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为社会公共需要等“五为”设计项目、开展服务。深入开展“情暖夕阳红”“阳光成长”“暖心·同行”“小手拉大手”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施关爱困境儿童“手牵手圆梦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在村居特别是城镇社区,大力倡导互助式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小区、楼宇、单元邻里互助队、村民互助会,常态化举办邻居节、邻里守望互助等活动。

(六)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联通的文明实践工作群,村级实践站建立党员、群众、家乡在外人员文明实践联络群,搭建信息速递、文明传播、凝心聚力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网络平台推出宣讲课程、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海量资源,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五、深化项目建设

(一)精准设计项目。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计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服务中心大局,设计开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生态文明、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治理等方面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满足群众普遍性需求,设计开展拥军优属、垃圾分类、助学支教、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弱帮困等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设计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困难群体、需要心理疏导者等特惠型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开展婚姻调解、爱心小屋等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提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用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经验,设计开展应急宣传、救援、培训、咨询等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其他常规志愿服务项目。

(二)规范运行流程。按照“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组织(者)接单—群众评单—政府奖单”的“五单”运行流程,对志愿服务项目实行闭环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时搜集上报群众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发布服务项目,坚持因事找人,面向社会吸收招募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按照项目目标、要求和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建立项目效果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事后回访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项目内容、改进实施方法。建立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记录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时长管理。

(三)建立项目库。根据文明实践目标任务和基层群众需求,面向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公开征集项目,经过广泛征集、筛选整理、专家评审、指导提升等环节,精选优质项目纳入项目库。健全长效管理评估机制,通过志愿服务网上平台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公示,做好项目推进的跟踪、指导、评价,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对入库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优先推荐、机构体验和公益福利等支持,帮助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组织运营能力、提升项目质效水平。

(四)打造品牌项目。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项目数量不少于5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品牌项目数量不少于3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品牌项目数量不少于1个。

六、深化机制建设

(一)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工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各部门力量,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区乡两级领导班子每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分别不少于2次,研究制定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具体措施。制定全区文明实践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和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每年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不少于2次。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建设。

(二)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按照“激活闲置资源、打通封闭资源、下沉优质资源、共享区域资源、联动社会资源、融通网络资源”的要求,把所有可以利用的阵地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统筹整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文化服务综合体。宣传文化系统各类资源要率先整合,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集。要加强协调指导,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优势、下沉优质资源,构建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组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实现阵地、队伍、活动、项目及群众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三)典型宣传推广机制。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培育推广行动,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编发工作案例,开展项目比赛、现场观摩、网上交流、培训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要将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纳入整体宣传计划,制定宣传方案、开设文明实践专栏专题,区融媒体平台每周推出不少于2篇稿件。实行新闻线索征集推送制度,定期征集新闻素材,择优向中央和省市级媒体推送。在实践中心(所、站)显要位置清单化公开可为群众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信息,方便群众参与。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明白纸、农村大喇叭以及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

(四)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区财政予以必要支持,承担建设基本经费,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引导社会力量设立文明实践基金,支持阵地建设、项目培育、表彰奖励以及财力薄弱乡村文明实践工作,构建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

(五)督导评估推进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专项巡察,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确保文明实践工作常抓不懈、常态长效。强化结果运用,对在各级考核及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给予一定形式的激励。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