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数据库 > 区工委管委文件
索引号: 11370634004273655L/2021-03034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2021-11-24 发布日期: 2021-11-24
发文机关: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统一登记号:

关于印发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浏览量:    

字号:

长管〔2021〕15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庙岛、小黑山保护发展服务中心,区直各工作机构(部门),区属各单位,中央和省、市属驻岛各单位: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区管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市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安排部署,擘画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管委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顺利完成“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走在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前列,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长岛而努力奋斗。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管委

2021年11月24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 6

第一节  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6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15

第三节  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 16

第二章  开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局面 17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17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17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9

第三章  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 22

第一节  统筹实施全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22

第二节  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政策机制 24

第四章  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新轨道 27

第一节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27

第二节  汇聚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29

第五章  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新体系 30

第一节  开拓发展生态旅游业 30

第二节  创新发展现代渔业 32

第三节  高端发展医养健康产业 34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35

第六章  深化系统改革释放活力 37

第一节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37

第二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38

第三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9

第七章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40

第一节  全面推动蓬长一体化发展 40

第二节  深度融入周边区域合作 41

第三节  大力推进对外合作 42

第八章  构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新优势 43

第一节  科学实施空间开发 43

第二节  提升城乡载体功能 44

第三节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44

第九章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6

第一节  推进智慧长岛建设 46

第二节  打造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47

第三节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47

第十章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 49

第一节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49

第二节  健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50

第三节  完善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52

第四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54

第十一章  建设平安长岛 56

第一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56

第二节  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 57

第三节  维护海岛公共安全 58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60

第五节  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61

第六节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62

第十二章  全面提升规划实施成效 65

第一节  提高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66

第二节  团结带领海岛人民共同奋斗 66

第三节  强化规划支撑体系建设 67

第四节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68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市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安排部署,擘画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管委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开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  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长岛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省市支持长岛保护发展,特别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机遇,紧紧围绕省市安排部署,重点以102项具体事项为抓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实现了由县域经济区向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历史跨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实现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卫生县城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第7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 ,获批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被评为省级军民融合特色基地(园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服务业园区;南隍城乡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黑山乡和北长山乡北城村、大钦岛乡东村分别获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乡、示范村。省市确定的102项具体事项完成83项,19项持续推进。争取上级各类支持政策70多项,到位资金、债券60.6亿元。

生态环境实现整体改善。争取省人大审议通过了《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配套制定了保障措施,生态保护法治化、制度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连续3年举办海洋生态文明长岛论坛,邀请生态文明建设领域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有效凝聚了综试区建设智慧。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建成投用,被命名为省级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成为海岛生态文明集中对外展示的窗口。编制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停止一般性加工项目进岛落户,禁止新上各类工业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上报国务院待批。长岛国家公园创建纳入全国国家公园布局候选区。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区(长岛)项目通过验收,为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长岛方案。全面实施“山水林海城”系统保育修复,实现了“七个百分之百”,100%拆除了全域80台风力发电机组,100%完成了有居民岛屿31万平方米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100%禁止旅游车辆进岛、淘汰燃油公交车、禁止岛内新增燃油机动车辆,100%完成了集中供暖电代煤改造,100%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00%实现城乡污水无害化处理,100%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补植造林8750亩、退化林改造3000亩,新增绿化面积750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万亩完成近海养殖腾退1.77万亩,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岸线89公里,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5%。通过持续不间断生态治理修复,“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不考虑臭氧影响)达到93.3%、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岛屿周边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多年未见的大叶藻等藻类在海岸丛生,白江豚、鲸鱼等高级海洋生物频频出现,斑海豹数量增多,北海狮、大天鹅首次出现,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增多。

绿色产业实现稳步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蓬长一体、整体谋划,推动长岛生态旅游全产业提升、全资源整合、全景式打造、全区域管理,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度挖掘“山、海、岛”元素,建成投用南北长山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推出海上环游、妈祖香缘、梦寻仙山、渔号之夜等海岛特色旅游产品以及马拉松比赛、海钓邀请赛、音乐节、海鲜节等品牌赛事节庆活动;获批全国首个海上3A级景区,成功创建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海上旅游休闲新亮点逐步形成。启动“渔家乐·民宿”提升三年行动,制定经营管理规范,编制专项规划,引进院里文旅、澳游文旅等高端民宿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争取省农担公司提供“渔家乐”转型升级信贷政策。精心打造砣矶石头巷、黑山百年“海带草房”等特色民宿,推动旅游业态向主题差异化、设计特色化、空间舒适化、服务标准化转型。“渔家乐·民宿”经营业户达到1100多户、覆盖55%的渔村。推进蓬长旅游一体化,开展了蓬长旅游联合营销,在蓬莱配套新建停车位1800余个;岛内旅游公交线路达到13条,全省首个县级智慧旅游云平台上线运行,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全球文化旅游目的地”金奖、“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生态渔业,加快由近岸养殖向深远海拓展、传统模式向现代转型、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升级。坚持绿色、健康、可持续理念,科学制定海洋渔业发展规划和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与生态保护、海域使用、港口建设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牧场企业+渔户”合作模式,实现大网箱带动小网箱接力养殖,养殖周期缩短1年,渔户效益增加1倍。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带动社员增收效果显著。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建成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5个,各类海洋牧场达到25处,获批6处国家级、6处省级海洋牧场,全省占比均在10%左右,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烟台看长岛”的格局。着力发挥“院所+”平台作用,借助共建科研院所人才和载体优势,加强与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的深度合作,开展贝藻珍生态立体化养殖,示范推广三倍体牡蛎、绿鳍马面鲀等新品种、新技术20多项,科技兴渔实现新突破。以“长岛海参”“长岛鲍鱼” 等优质产品为重点,启动“长岛海珍”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长岛生态产品价值。

基础建设短板加速补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群众关心的水、电、暖、交通等方面入手,让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海岛群众。交通方面,蓬长航线海事管理权限下放长岛,投资2.5亿元完成长岛港16个1000吨级泊位建设,启动了长岛港综合枢纽建设和蓬莱西海岸港口规划论证;获批长岛至旅顺客运航线,客运船舶开工建造;投资3.1亿元新建和更新船舶12艘,蓬长航线船舶更新率达76%,年停航天数由70多天下降到10余天,运力规模和档次跃居全国陆岛交通领先水平。投资3.3亿元,完成19.7公里国省道和42.5公里城乡公路大修改造,实现路面“白改黑”34.1公里;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投资3亿元,综合改造管网29公里,首次实现各类管网一次下地、雨污分流和路面雨水积蓄。供水方面,整合新建海水淡化站18处,淡化规模达到8835吨/日,改造供水管网88公里,建立直饮水供水站70余处;完成南长山岛至庙岛海底供水管道敷设,落实海水淡化执行居民合表电价优惠政策,实现海水淡化站有居民岛全覆盖、净化水村村通,有效解决了海岛饮水难问题。供电方面,围绕建设全域双回路双主变安全电网目标,建成投用西三岛第二电源工程、北四岛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完成砣大一线海缆更新改造及大钦岛至小钦岛备用海缆敷设,用电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启动蓬莱至长岛的110千伏永兴输变电工程前期规划论证工作。供暖方面,集中供暖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供暖能力超过100万平方米。供气方面,完善了南北长山岛燃气管网,实施“送气下乡”,保障城乡居民用气需求。推进智慧长岛建设,初步建成智慧旅游、智慧票务、海陆环境监测、远程诊疗、数字教育、智能垃圾分类、公共信息服务和生态保护视频监控等11个数字化公共服务模块,新建物联网站点115处、4G和5G通信基站100余个,实现高速宽带和无线网络覆盖10个有居民岛屿。

改革创新实现跨越突破。争取长岛保护发展进入省级决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了15条支持政策。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建立了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凝聚起新一轮支持合力。体制机制实现根本突破,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设立,区划调整获国务院批复,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正式挂牌,“大部门”组织架构组建运行,行政机构较改革前缩减过半。组建运营了长旅集团、城投公司,建立了旅游速裁法庭等联动监管机制。加大招才引智,深化与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等高校机构共建合作;加大招商引资,与省电力集团、省地矿院、中集来福士等行业领军单位的战略合作相继落地,与烟台财金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全市首支现代化海洋经济产业基金。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公布“一次办好”等权责清单,开通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系统,6个远离城区的岛屿在商事登记、社会事务等领域实现“一网通办”“办证不出岛”。落实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省市选派干部到长岛挂职、公费师范生医学生招引、长岛籍考生招考、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选拔培养等政策落实执行。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化引才留才环境加快人才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进一步优化了海岛引才留才政策环境,增强了高标准建设长岛综合试验区的人才支撑。事业单位分类、卫生医疗体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公务用车等各项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民生福祉得到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3.7亿元,占总支出85.3%,一些长期制约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得到有效缓解。在全区范围开展“长岛一家人·党群心连心”新时代服务群众活动,党员干部入户宣传政策、听取意见、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了基本民生缺口省市补齐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缺口市级兜底政策,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连续九年发放老年人乘船补贴。全面实施长岛居民免费乘坐城市公交。

社会事业得到持续改善。教育事业,烟台二中与长岛学校合作办学共同体、中国海洋大学长岛科研教育基地签约落地,长岛列入高校专项计划和省地方农村专项计划实施区域;更新整修了学校校舍、活动场地和智慧化教学设施,新建成1处标准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省市三甲医院医疗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实施,烟台口腔医院、潍坊眼科医院相继来岛设立分院,城乡医院急需医疗设施配装到位,查体中心建成启用,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完毕,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医疗救治水平明显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文化事业,建成开放了老海岛精神陈列馆,入选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家庭、全省“十佳兵妈妈”等一批先进典型;成功组织“妈祖金身”赴台巡游,完成了“长岛长岛”舞剧创作,群众文化供给进一步丰富。先后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动“夜不闭户”安防体系建设,群众安全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二。长岛消防救援大队荣获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称号。围绕渔业生产、海陆交通、山林防火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等专项活动,安全生产保持“零”责任事故。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档案馆新馆建成投用,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国防动员、科学技术、统计普查、军粮供应、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扶贫、市场监管、应急保障、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地震气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步。

 “十三五”期间,长岛经济社会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特别是“十三五”后半段,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超出预期,长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省市的顶层设计为保护发展搭建起蓝图路径。针对海岛面临的现实困难,省委、省政府直接决策、直接研究、直接推动长岛保护发展工作,为长岛确立了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出台了《若干意见》,印发了《实施规划》,批复设立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审议施行了长岛生态条例,搭建起长岛保护发展的四梁八柱。市委、市政府在高效落实省意见和规划的基础上,出台了《实施意见》,按照“市级支持力度不低于省级”的标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二是省市强有力的组织运行体系为保护发展提供了强大合力。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召开长岛保护发展联席会议,构建工作联动、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主要领导挂帅指挥的推进长岛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多次来岛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市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靠上推动,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将保护发展纳入全市督查考核,强化日常督导调度和政策协同争取。市直相关部门积极帮助长岛出主意、想办法,深入长岛调研办公,在政策、资金安排上倾力向长岛倾斜,有力保障了工作推进落实。三是长岛上下干群同心为保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保护发展的时代重任,长岛上下强化等不得、慢不得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长岛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保护发展工作专班、重点工作推进委员会和指挥部等推进机制,坚定不移地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路子,全力推进保护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赢得了群众理解、拥护和支持。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绿色发展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这更加坚定了我区一以贯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大方向。烟台市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山东自贸区建设“主阵地”、胶东经济圈重要板块,将迎来重大战略叠加效应的全面释放期;省市支持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政策将不断延续,国家公园和国际零碳生态岛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海洋牧场布局、省际航线开通、机场建设等一批重大事项和项目加快推进,有望再次实现长岛体制性重塑,并对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可持续拉动,我区将进入持续抓生态、强基础,重点推产业、提民生,全力推进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长岛保护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在生态修复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形成长岛特色、打造长岛品牌,整体谋划和创新思路还不足;二是在全域生态保育建设上资金缺口较大,长岛保护发展多为基础类、公益类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可市场化融资的少;三是对如何在保护中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思路还不宽、方法还不多;四是关键领域改革还任重道远,招商力度、合作深度亟待进一步加大;五是推动持续发展上缺人才、缺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不足。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提升斗争本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占得主动。

第三节  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区要按照省市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奋力推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展望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成为国际海岛保护发展的典范。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不考虑臭氧影响);林木绿化率达到60%以上。

 

第二章  开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担负起省市赋予的综合试验区建设神圣使命、重大责任,坚定不移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坚定不移打造绿色发展动能,坚定不移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坚定不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基本建成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和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态岛。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保护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共同富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用地用海制度等方面创新,实施一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岛发展新模式。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协调推进现代化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夯实绿色发展本底,按照国家公园标准,推进陆海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探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零碳岛。

坚持岛陆统筹。统筹岛屿、海域、海岸带开发,推动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加快推进长岛—蓬莱规划衔接、产业协同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福祉共享,形成岛陆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二〇二五年,综合试验区基本建成。海陆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大气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不考虑臭氧影响),全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大于70%,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态岛,争创国家公园,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

蓝色海洋生态之岛。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新模式,以国家公园创建为重点,加快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范例,打造“碧海青山”品牌。

休闲宜居宜游之岛。探索“海洋+”、“生态+”、“智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挖掘“百年渔俗、千年妈祖、万年史前、亿年地质”文化内涵,创建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建设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海上仙山·生态长岛”度假胜地。

海洋产业创新之岛。依托长岛海域优势,坚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国家级海洋牧场争创为抓手,以人工鱼礁和海藻场建设、增殖放流为载体,以新科技应用和数字化管理为保障,以构建普惠渔业生产模式为目标,加快海洋牧场与海上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长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黄渤海区域海洋牧场核心区、海洋产业创新示范区。

国际零碳生态之岛。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造全国范围内理念最先进的零碳先行区,为国际零碳建设提供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岛。探索建立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维系长岛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导向,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调查监测、核算评价、经营开发、交易补偿等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收入同步提高、GDP和GEP同步增长,为我国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示范。


专栏1:“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5个)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1.4

----

4左右

预期性

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2.7

65左右

〔2.3左右〕

预期性

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2.8

----

>4

预期性

4.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4

2.8

〔1.4〕

预期性

5.旅游收入增长速度(%)

1.7

----

5.6左右

预期性

绿色生态(9个)

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3.3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

约束性

7.PM2.5 平均浓度降幅(%)

13.5

----

约束性

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5

----

约束性

9.▲COD排放量累计消减(%)

10.5

-----

约束性

10.▲SO2排放量累计消减(%)

13.8

----

约束性

11.▲氨氮排放量累计消减(%)

7.8

----

约束性

12.▲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消减(%)

13.3

----

约束性

13.▲林木绿化率(%)

57.1

60

〔2.9〕

约束性

14.▲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

100

100

-----

约束性

民生福祉(6个)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6.8

----

>5

预期性

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3

----

6左右

预期性

1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2.4

96.5

〔4.1〕

预期性

18.城镇登记失业率(%)

1.1

----

<1.6

预期性

19.人均预期寿命(岁)

81左右

 82左右

〔1〕

预期性

20.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08

3.85

〔0.77〕

预期性

第三章  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要求,推广应用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系列标准,统筹实施全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健全生态保护应急机制,重点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工程、碳达峰碳中和工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生态红线管控工程、资源集约节约工程、生态品牌建设工程,加快打造国际零碳岛。

第一节  统筹实施全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修复整治损毁山体。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相关规定,对北隍城岛、大钦岛、砣矶岛、南长山岛等多处地质遗迹和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消除安全隐患。

修复整治海岛岸线。实施海岛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拆除岸线破旧建筑,严禁违法开采、捡拾岸线球石,还原保护海岸线9.93公里,减轻海岸侵蚀,保护海岸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实现有居民岛屿破损岸线100%修复,确保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稳定在85%以上。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选择适合海岛生长的抗病耐旱树种,加大对新造林地管护抚育力度,美化海岛环境。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对大钦岛及以南岛屿松林松材线虫病和10个有居民岛屿松林的松烂皮病进行监测清理,对大钦岛及以南岛屿2.85万亩山林的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及美国白蛾开展药物防治。强化营林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树种更新,提高林分质量。对居民区附近和主要风景区进行见缝插绿、见空补绿、精准增绿,增加观赏树种,适当配置其他彩色树种,营造四季彩色林带,提高景观效果。提升森林防火专业能力建设,加强消防救援车辆、专业器材配备,构建防火信息化网络。到2025年林木绿化率达到60%以上。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开展生物种群修复,严格禁渔期管理,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合理布局养殖用海区域,科学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群,加强海水水质监测,建立海洋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

统筹陆海环境整治。严格实行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将港口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城市设施建设规划,提高船舶和港口防污设备配备率,提升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等处理能力。实施船舶压舱水管理,严格控制船舶、港口倾废排污。在北长山岛建设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继续实行垃圾离岛处理;全面完善提升西三岛、北五岛生活垃圾外运能力,清理外运北五岛和庙岛、小黑山岛垃圾,实现全域垃圾分类、生态化处置。完成南长山岛雨污分流改造。严格落实禁燃区污染防治规定,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

健全生态保护应急体系。推进山东管辖渤海海域溢油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启动建设国家中型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设备库,完善船舶溢油监视监测网络,建立溢油事故处置联动协调机制,提高海上溢油灾害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海洋灾害观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保护生物种群。通过封山育林、海底森林营造、增殖放流等手段,建设和管理好各类保护地,为鱼类、鸟类、海豹等繁衍生息创造良好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减少外来物种对长岛的负面影响,保护长岛生物资源的原真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政策机制

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程。完成《长岛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完善《长岛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等成果报告研究。争取中央深改办和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支持,将长岛纳入国家公园设立名单。建立创建工作推进机制,研究提出长岛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的意见建议。优化长岛国家公园分区管控和差别化管控、典型人类活动调查及潜在影响等成果。有序退出国家公园内的产业、原住民,安置和补偿资金争取由省级统筹解决。适时组织国家公园申报,开展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设施、科普宣教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程。锚定国际零碳岛总体目标,开展双碳发展战略及路径研究,制定双碳规划和行动方案;积极衔接半岛北风电项目,探索实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利用,扩大清洁电能供给;全面推行绿色低碳设施建设,实施公共设施、旅游设施、海绵城市、康居工程等建设项目,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继续推进全域供暖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全面实施汽车、船舶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整体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海草床规模营造,科学布局藻类、贝类生态养殖,提升固碳能力,对接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争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开展GEP核算,摸清资源底数,绘制生态资源“一张图”。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海域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林权等依法依规进行碳汇交易、抵押和贷款,创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GEP和GDP双增长。探索多元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转化赋能路径,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和市场化运作。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开展生态红线管控工程。强化生态红线管控作用,统筹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各类海洋保护地管控要求,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态环境承载力调控、环境质量底线控制等环境引导和管控要求。严禁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

开展资源集约节约工程。加强海陆统筹,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城镇、港口、休闲旅游等各类功能空间。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严禁地下水开采,积极推进雨水集蓄、海绵城市建设,扩大涵养水源,防止海水入侵;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非常规水的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现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目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积极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开展生态品牌建设工程。持续举办中国海洋生态文明(长岛)论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论坛品牌。结合区域特征,深入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模式探索。申报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争创国家“和美海岛”。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联合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围绕长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资源养护、生态渔业发展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

专栏2:重点生态保护项目

1.创建长岛国家公园:投资10亿元,在完成长岛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国家公园设立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国家公园科考报告及符合性认定报告编制,并完成生态本底调查等工作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根据国家政策申报国家公园,按照国家公园的设立标准,开展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设施、科普宣教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等相关项目建设。

2.长岛岸滩整治修复工程:投资1.28亿元,整治修复大黑山岛5.2公里、砣矶岛2.4公里、北隍城岛1.6公里、大钦岛0.73公里岸线,总长约9.93公里,实现有居民岛屿破损岸线100%修复,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稳定在85%以上。

3.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投资0.3亿元,对北隍城岛、大钦岛、砣矶岛、南长山岛王沟村等多处破损山体和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消除安全隐患,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约6万平方米。

4.长岛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04亿元,选址新建一处占地20亩的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主要建设垃圾分类综合处理车间及配套保障用房,购置垃圾压缩设备、厨余垃圾处置设备、综合保障设备等,服务范围为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5个有居民岛屿。

5.海岛垃圾生态化处置工程:投资0.38亿元,对西三岛、北五岛生活垃圾外运能力进行完善提升,包括:为北五岛各建设1处小型压缩转运站,配备压缩箱、外运车辆,对分类后的其他生活垃圾进行外运处理;为西三岛配备外运车辆,进行垃圾外运处理;对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大钦岛、小钦岛、砣矶岛、庙岛、小黑山岛垃圾堆进行清理和外运处理,对清理后的场地进行绿化处理。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投资0.1亿元,对大钦岛及以南岛屿松材线虫病和10个有居民岛屿松烂皮病进行监测清理;并对大钦岛及以南岛屿2.85万亩山林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及美国白蛾开展药物防治。

7.海绵城市人行道(含慢道)改造工程:投资0.1亿元,对南长山岛全长3.26公里道路两侧人行道进行改造,其中:英山街500米、台山街320米、文苑路北段1500米、黄山路410米、长山路530米。

8.综合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投资0.17亿元,对南长山岛全长2.85公里道路进行管网改造,包括管网敷设和过路管改造。其中:英山街500米、台山街320米、长山路530米;文苑路北段1500米。

9.清洁取暖建设项目:投资6亿元,采取集中和分散结合方式,建设清洁供暖能源站,配套建设供热管网,设计新增供暖面积215万平方米,实现清洁能源供暖全域覆盖。

    10.车辆去油化新能源替代项目:投资0.8亿元,完成长岛综合试验区内206辆出租车新能源替代,探索推广公务用车、市政用车新能源替代,在南北长山岛配套建设充电桩1539个、充换电站2处,在居民小区开展电动助力车充电设施建设。

11.山东海事局烟台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工程:投资0.5亿元,在南长山岛西海岸建设1处具备500吨级溢油事故清除控制能力的中型设备库,包括溢油应急设备库房及配套业务用房、门卫、泵房、发电机房、训练及晾晒场;购置溢油应急卸载、围控等设备及物资;配套建设道路、供电照明、绿化等工程。

第四章  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新轨道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岛战略、人才强区战略,以汇聚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业态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提升工程。采取自主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引进中国旅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省国欣文旅集团、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省港口集团等企业到长岛投资发展,示范带动长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重点产业,筛选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综合运用政策杠杆,推动企业向科技型方向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2家以上,增长50%。

加强关键海洋技术科技攻关。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引进全国知名高校院所,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聚焦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在海洋牧场构建、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先的海洋技术创新突破和成果。开展智能装备、健康养殖、绿色加工、资源养护、海洋牧场运维、海产品食用安全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进一步密切与中科院海岸带所、省海生院、水科院黄海所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良种繁育、新品种引进、健康养殖模式等方面开展科技对接,构建起科研院所攻关、基层养殖实践、市场导向有效的健康生态养殖格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省级科技特派员信息交流,搭建科技创新合作桥梁,邀请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海岸带所等高校院所专家来岛指导授课,开展课题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合作由点对点对接向整个产业面覆盖,推动产学研合作纵深发展。

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降成本、增效益,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蓄水池作用,培育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第二节  汇聚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人才、科技与产业一体化推进机制,打造就业、用工双需平台,加快建设一支爱岛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队伍。

推进人才引育用并举。实施“引智兴岛”工程,改进引才方式,拓宽引进渠道,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政府引才与市场引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构建立体引才工作机制;积极组织赴人才相对集中地区和高校院所,开展专业化招聘活动,吸引更多人才来岛创新创业。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培训机构,培养一批扎根长岛、建设长岛、奉献长岛的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坚持以用为本,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季节型”“假日型”“候鸟型”“契约性”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来岛工作创业。

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规范高端人才专项服务内容,落实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各项优惠政策,为高端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加强和完善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公共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人才服务信息化,健全人才信息网络和人才数据库,定期发布各类人才政策、人才统计信息和人才需求目录。

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工作考核体制机制,创造性地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加大人才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健全金融扶持政策,落实各类激励待遇,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第五章  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新体系

按照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总体要求,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开拓发展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现代渔业,高端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价值链高端跃升,建设创新、开放、融合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开拓发展生态旅游业

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以南海岸游艇港建设改造、直升机场、月牙湾滨海旅游度假综合体、大黑山岛葡萄酒庄、船业公司工业遗址旅游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发建设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休闲旅游产品,加快观光游与度假游结合、景观游与文化游结合、白天游与夜间游结合、海上游和空中游结合,构筑陆岛、海上、空中三位观光体系和居海、听海、看海、游海、亲海体验,让游客从不同角度领略和欣赏长岛。

培育多元化旅游业态。引进实力企业,合作开发高端特色旅游项目,推出渔猎、健身、写生、摄影等高端、小众、特色精品旅游专项产品。加快培育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影视动漫等文创产业,推出一批独具海岛特色的网红景点、网红打卡地、影视精品。优化升级“梦寻仙山”“渔号之夜”等夜间旅游项目,发展夜间经济。更新旅游观光船舶,开通“驿站式”环岛旅游航线。以“海岛地质、海岛生态、海洋保护、海洋文化”为主题,开展夏令营、研学游、素质拓展等活动,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发挥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区优势,支持长岛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渔家乐升级改造,打造渔家乐综合体,鼓励渔家乐公司化运营,规范信用管理、星级评定,推动渔家乐提档升级。加强旅游集散、旅游咨询、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对南北长山岛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进行旅游产业布局,完善购物、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切实发挥好游客集散咨询和服务功能,用活用好智慧旅游平台,充实完善平台功能,搭建起全方位展示长岛旅游资源、全方位提供旅游线上线下服务的载体平台。加大旅游经营主体培强复壮,采取招大引强、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深化现有经营主体改革,培育细分领域龙头和标杆企业,引领长岛旅游服务标准升级。完善提升岛内旅游交通体系,优化旅游观光巴士、观光电瓶车。打造特色知名品牌。严格保护长岛风景名胜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庙岛湾4A级景区。

第二节  创新发展现代渔业

优化渔业养殖生产布局。开展渔业养殖海域本底调查,依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编制发布海洋渔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优化推广贝藻鱼珍立体养殖模式。

推广渔业良种良法。加强皱纹盘鲍和光棘球海胆、许氏平鮋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栉孔扇贝、魁蚶等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打造黄渤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发挥“院所+”平台作用,做好长岛刺参、皱纹盘鲍、许氏平鲉等优势养殖品种的提纯扶壮,培育发展“育、繁、推”一体化海洋水产品种业基地。持续深化开展海带、皱纹盘鲍、三倍体牡蛎、鲈鱼、许氏平鲉等原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高渔业整体效益。建立“产业技术体系+基层渔技推广体系+高素质渔民培训”的新型渔业科技服务模式,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

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坚持“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全市“百箱计划”工程,到2025年,建成20座以上深远海智能大网箱,同步推广应用智能海洋信息技术,构建海洋牧场综合立体观测网、鱼病远程诊断、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等信息平台,实现深水网箱自动投喂、养殖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计算分析等功能。创建国家级、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群、海藻场、增殖放流项目,到2025年,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50万亩,“十四五”期间,投放人工鱼礁30万空方,增殖放流恋礁型鱼苗600万尾,形成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近岸生态系统。

提升休闲渔业档次。培育海洋牧场“新六产”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渔夫垂钓”使用权,依托大钦岛、南长山岛2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以及11处省级休闲海钓钓场,大力发展海洋垂钓业、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休闲渔业项目,支持重点企业建立规模化、规范化的海钓俱乐部,统筹推进投放新型礁、放流恋礁鱼、建造标准船、美化海岸线、提供餐饮救助等工程建设,打造中国北方知名休闲垂钓目的地。

构建普惠渔业模式。推广贝藻鱼珍立体增养,离岸发展,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渔户”的普惠生产模式,由渔民进行近岸鱼苗养殖扶壮,通过渔业专业合作社、村级经济组织与海洋牧场企业对接,推广海洋牧场企业离岸大网箱养成的分段式养殖,加快产品流转速度,削减经营风险,为近岸腾退后的养殖户打造转产转业的平台,吸收从事近岸网箱养殖的渔民参与到装备化增养殖的产业链中来。

推进渔业渔村体制改革。搞好顶层设计,针对渔村现状,厘清渔村、渔民、渔业、资源关系,整合技术、产权、资本、营销渠道等各类生产和经营要素,加强与专业机构和大企业合作,打破固化传统思维,推进渔业企业股份制改革,争取上市融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渔民变股民,稳定渔民工资性收入,扩大渔民资产性收入,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渔村经营管理新模式。

打响渔业品牌。开展“长岛海珍”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认证试点,以“长岛海参”“长岛鲍鱼”“长岛海带”“金钩海米”等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面向市场推出统一质量标准的保真原生态产品;建设渔业电商平台,畅通长岛海产品推广宣传和营销渠道,提升长岛生态渔业产品附加值。

第三节  高端发展医养健康产业

发挥生态优势,紧紧抓住我国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机遇,围绕医养双向互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完善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新医院建设,布局南长山岛西海岸、北长山岛花沟、玉城山庄等健康养老养生基地,打造“高层次人才疗养基地”,为院士、知名学者等提供度假疗养服务,带动医疗健康、康体养生、营养保健、户外运动、医养培训等业态加快发展。坚持公办、社办并举,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健全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加大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扶持,保障养老设施建设用地,完善养老服务定价机制,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和服务队伍建设。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深度挖掘长岛海洋文化资源,培育海洋文化新型业态,将长岛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动传播海岛红色文化,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弘扬“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宣传推广“2.22”海难救助群体等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海上大运兵”等长岛典型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聚协同发展正能量。凝练提升“百年渔俗”文化,收集整理长岛地名溯源、传说故事,研究创新渔家号子、木帆船、金星雪浪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传承弘扬“千年妈祖”文化,保护好庙岛显应宫,发挥山东省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作用,建设以妈祖塑像、文化广场为主体的妈祖文化公园,举办中华妈祖文化节,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和全球妈祖文化交流,争创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发掘阐释“万年史前”文化,与北京大学联合组建考古实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北庄史前遗址博物馆,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水下考古试验基地。探本溯源“亿年地质”文化,与北京大学联合建设地质博物馆,打造内涵丰富,可看、可学、可体验、知名度更高的海岛型国家地质公园。持续推进“一岛一品”建设,打响“神秘史前岛·如画大黑山”“妈祖圣地·圆梦庙岛 ”“墨香渔家·丹青小钦”“海上桃花源·渔猎南隍城”“贡品雪浪砚·石韵砣矶岛”等10个文化品牌。

 

专栏3:重点特色产业项目

1.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投资3.77亿元,在长岛海域增殖放流恋礁鱼苗约600万尾、投放人工鱼礁30万空方,建造大型深远海智能网箱3座。

2.“百箱计划”项目:投资15.8亿元,在南隍城岛、大钦岛等岛屿周边海域,建造总养殖容积180万立方水体的深远海智能网箱,配套生产设施。

3.5A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0.2亿元,按照5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继续提升完善景区综合服务、主题文化、经营管理、环境氛围,推进食宿、购物、休闲场所建设。

4.庙岛妈祖塑像及文化广场开发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左右,在庙岛建设妈祖塑像1座、妈祖文化广场1处。

5.南北长山岛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产业化改造项目:投资1亿元,对南北长山岛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进行旅游产业布局,包括完善购物、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新建海岸景观雕塑及周边环境改善等。

6.南海岸游艇港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游艇泊位约200个,停车场、游艇维修区、仓库、游艇俱乐部等,建筑物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

7.载人智能驾驶飞行机运营项目:投资1.27亿元,改建1处飞行机机库,购置载人智能驾驶飞行机32架,开展空中观光,兼顾陆岛交通和应急救援,发展空中旅游。

8. “渔号之夜”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投资2亿元,继续推进“渔号之夜”特色小镇建设,完成《长岛渔号》节目升级,集装箱小镇建设,故事街升级等;推进配套商业开发。

9.月牙湾滨海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投资5亿元,对月牙湾景区进行整体打造,建设休闲度假、娱乐体验、海上运动等设施,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10.孙家高端度假民宿集群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高端民宿集群,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支撑、高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11.高端民宿改造项目:投资2.5亿元,建设改造高端民宿500户。

12.长岛玉城山庄智慧养老社区建设项目:投资3亿元,依托长岛玉城山庄现有商住房产,进行智慧养老社区模式升级改造及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养老住房4.1万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3200平方米)的高端养老度假综合体。

13.花沟文旅康养小镇:投资3亿元,建设占地13.54公顷的海岛特色文旅康养小镇,配套商业区、公共服务区、康养度假设施等。

14.大黑山岛盛唐葡萄酒庄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在大黑山岛南庄村船旺区域建设1处葡萄酒庄、1处260亩左右的葡萄种植基地,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康养特色产业。

15.船业公司工业遗址旅游项目:投资5亿元左右,对船厂建筑适当保留和再利用,设计改造海岛风情展览馆、创意市集、海洋特色餐饮、海岛风情浴场、演艺广场和休闲娱乐中心等,打造涵盖多个业态主题乐园。

16.蓬莱(长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左右,初步规划在蓬莱区建设一处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的工业园区,承接长岛水产品加工等工业项目转移。

第六章  深化系统改革释放活力

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第一节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各类要素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要素有效配置和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低效用地处置盘活力度,在符合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前提下,推动土地资源向生态旅游、医养健康等主导产业集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流转、配置和开发效率。依法收回闲置或废弃的渔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

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在行业、城乡和地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快渔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宽外地人口落户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快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上市主体培植力度,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和分类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壁垒,营造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适当调整担保费率。加大政府采购民营企业、民间组织社会服务力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和流程再造,坚持“一次办好”导向,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制度创新,持续扩大“办证不出岛”服务范围。

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压减行政许可事项办事环节,将镇(街)需要且能承接的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或授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机制。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加快融入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目录清单,逐步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构建顺畅的区、乡、村网上政务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流程再造。聚焦涉企审批、为民服务、城市管理、项目落地等重点领域,实施全领域、全环节、全流程重塑再造,精简环节、压减材料、压缩时间,对涉及多部门、多机构的项目审批实行并行审批、一次办好,切实做到提速增效。试点推行“一证准营”,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建议、评价、反馈机制,提升政府服务针对性、规范性和服务效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构建健康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七章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牢牢抓住全国上下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机遇,推动开放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转变,加快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开放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一节  全面推动蓬长一体化发展

按照烟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蓬长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方向、总体任务,加快推进蓬长规划衔接、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共享、民生领域融合,推动蓬长高质量一体发展。

推动规划衔接融合。争取蓬莱长岛纳入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行市区规划统一管理,将蓬莱、长岛纳入烟台市区供水、节水、供热、供油、供气专项规划;建立统一编制、共同实施的蓬长规划管理体制,统筹编制蓬莱长岛旅游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

推动产业发展融合。推动蓬莱、长岛优势旅游企业联合出资设立蓬长文旅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投资建设运营主体,挖掘优质文旅资源、新上文旅项目,开展景区门票联合、旅游产品开发、出行交通组织、游客接待住宿等业务。在蓬莱规划设立长岛产业转移聚集区,采取“飞地”合作模式,协商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承接长岛现有工业类企业“出岛登陆”;重点建设长岛海洋牧场产业陆基配套基地,拓展苗种繁育、设备维修、仓储加工、冷链物流、产品展示等功能,形成“长岛生态养殖+蓬莱加工交易”“蓬莱制造维修+长岛应用示范”的海陆联动发展模式。

推动基础设施融合。推动蓬莱港西港区陆岛码头规划调整及实施工作,形成与长岛综合试验区港口匹配协调的运输功能,提升蓬长交通便利化水平;对北五岛、西三岛港口进行整合提升,在保障陆岛交通运输畅通基础上,完善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整合蓬长航运资源,实现港航协调发展、一体经营;将蓬长纳入烟台市区公交规划管理运营体系,开通蓬长旅游“空中快线”。优化提升蓬长海底电缆供电、蓬长跨海引水等基础设施,为长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民生领域融合。与蓬莱共建教育联合体、医疗联合体,推动海岛教育、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行政审批一体化、5G网络覆盖、8K技术试用、无人驾驶应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与蓬莱的分工协作,合力推进蓬莱、长岛一体化发展,构建高效联动、整体协同的发展格局。

第二节  深度融入周边区域合作

依托长岛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围绕现代渔业、生态旅游、医养健康、整形美容、海洋文化等领域,积极开展与日韩的合作,推动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迈进;运营长岛-旅顺海上航线,探索开通长岛-天津、长岛-东营海上航线,主动接轨京津冀、东北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强与青岛、威海、潍坊、日照等周边城市对接融合,开通空中航线,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把握烟台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定位,复航长岛-烟台航线,对接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争取在区域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三节  大力推进对外合作

围绕长岛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密切与央企、国企、知名民企和科研院所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和省市对外开放大局。突出招商重点,以“引龙头、建链条、育集群”为总体目标,重点围绕生态旅游、现代渔业、医养健康、海洋文化、总部经济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重点围绕海洋牧场建设、区片开发等重大项目开展招商。创新招商方式,灵活采取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方式,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招商环境,坚持优服务、提效能,建立部门联动推进模式,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规划、土地、资金等问题,提高招商项目的“对接率”和“成功率”。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外贸有机融合,开展跨境电商平台贸易,提升数字贸易能级,扩大商品进出口份额;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立足以质取胜,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加快进出口优势由资源优势向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巩固传统市场份额,扩大新兴市场占有率。借鉴海南经验做法,研究并积极向国家争取购物离岛免税政策。

第八章  构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新优势

按照“南北融汇、陆海联动”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南五岛和北五岛两大板块建设,完善城乡载体功能,加强城乡综合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以产业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科学实施空间开发

强化规划引导。建立完善“陆海统筹”“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体系,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确定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切实发挥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统筹指导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和海域开发作用。

有序推进城乡建设。坚持“控规模、提功能”原则,南长山岛,重点推动解放路片区、海滨路片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对荻沟、乐园、赵王、后沟、山前、店子等区域现有旧村进行改造,对城区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北长山岛,稳妥推进花沟区片、月牙湾区片建设开发。庙岛,重点实施妈祖塑像和文化园建设,统筹推进整岛开发。其他岛屿深化实施美丽渔村建设工程。

第二节  提升城乡载体功能

推进产城融合。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要求,将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推动城镇、产业、人口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逐步形成城区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布局,全方位开辟就业岗位,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

完善城乡管理机制。坚持建管并举,推进城市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创新,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执法力量下沉、管理职责细化,在城区内、商贩自发聚集区域,利用闲置土地布局建设小型集贸市场,为时令海鲜销售的渔民、水果商贩等提供规范营业场所,解决临时摊点占道经营引发的交通堵塞、卫生脏乱差现象;对城区内通信电缆、输电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对城区老旧破损公用设施进行更新;推动渔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

第三节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均等享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便捷落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确保未落户居民全部持有居住证。坚持“房住不炒”,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研究制定长租房政策措施,建立长租房供应体系,有效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强化共有产权住房配售,解决好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住房问题。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布局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渔村范围,加大渔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新增财力更多向渔村倾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设立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健全渔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强对渔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全面实现渔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

 

专栏4:重点城乡建设项目

1.解放路片区改造工程:投资0.55亿元,继续推进4栋、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商住楼建设。

2.长岛海滨路片区改造工程:投资18亿元,对南长山岛海滨路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3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地下车库8万平方米。

3. 瀛洲小区二期续建工程:投资1亿元,在南长山岛建设5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4.农业银行长岛支行营业用房改扩建项目:投资0.16亿元,在南长山岛原址,对原营业用房进行重建,总建筑面积2994.08平方米。

5.旧村改造项目:投资5亿元,对荻沟、乐园、赵王、后沟、山前、店子等区域现有旧村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

6.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0.25亿元,对城区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主要改造楼宇安防、公共门窗、照明、供暖管网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7.城区小型便民集贸市场建设项目:投资300万元左右,规划在城区内、商贩自发聚集区域,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几处小型集贸市场,完善污水排放、垃圾清运及相关配套设施,为时令海鲜销售的渔民、水果商贩等提供规范营业场所,解决临时摊点占道经营引发的交通堵塞、卫生脏乱差现象,实现城区精细化管理。

8.城市更新工程项目:投资0.6亿元,对城区内通信电缆、输电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对城区老旧破损公用设施进行更新。

9.美丽渔村示范项目:投资0.1亿元,在南长山街道4个、北长山乡3个、砣矶镇4个、大钦岛乡3个、黑山乡3个,共17个渔村进行集中连片治理,推进“六化”工程建设,提升渔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第九章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全局统筹、集约可持续”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侧重补齐乡镇基础设施短板,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以交通、供电、供暖、供水等领域为重点,注重景观协调,增强观瞻效果,全面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匹配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推进智慧长岛建设

加快打造以5G为支撑、互联网为纽带、应用场景建设为重点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搭建信息传输高速路,实现主城区5G 网络连续覆盖,构建5G 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格局。建设智慧信用体系,探索“信用+全域治理”模式,强化信用在公众行为软约束方面的渗透,推广信用承诺制,创新增信产品,推出个人信用积分,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建设数字应急管理体系,依托“政务云”资源,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打造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平台,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安全网”。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长岛应用节点,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和共享应用,推动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能水电、智能安防等技术综合应用,打造“城市大脑”。开展智慧海洋建设行动,建设智慧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海洋环境、海域管理、安全应急救援、海洋执法、海洋牧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数据资源,搭建智慧海洋数据中心。开展智慧文旅建设行动,对旅游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集酒店、渔家乐、旅游交通、景区、购物场所于一体的监测联控和服务协调体系,提升长岛生态旅游智能化管理水平和人性化服务水平。

第二节  打造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建成投用长岛港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蓬长航线客货分流,进一步方便军民出行。完成国道517北长山段部分路段改线建设,加大国省公路养护投入,持续推进实施城乡道路“白改黑”大修改造。扎实推进机场项目建设,依托烟台、威海等周边机场,开通低空旅游航线、摆渡通勤航线兼顾应急救援。

第三节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围绕提高水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实施蓬长跨海引水海底管道升级改造、14处海水淡化站运行维护等工程,在有居民岛屿开展蓄水池维修和供水管网改造,提高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和水生态保护能力。围绕全域双回路电网、双主变电站建设目标,建设长岛永兴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汤邱至长岛110千伏线路入地改造、砣矶-大钦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建设安全、可靠的双回路供电主干网络;实施城区和部分自然村老旧配电台区低压改造,进一步提高长岛供电保障能力,探索引进绿电。论证实施危险品运输码头,解决长岛危化品运输蓬莱靠泊点问题,建设改造长岛城区外围岛屿加油站,保障长岛成品油供应。论证实施大钦岛西口渔港、大黑山岛大濠渔港、南长山岛东海岸渔港、小黑山岛渔港和南隍城岛渔港,助力现代渔业发展,促进海上观光和垂钓产业发展。持续完善城区、景区、港口休憩休闲设施。

专栏5: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1.长岛机场建设项目:投资约1亿元,在南长山岛规划建设通用直升机场,规划占地约30亩,建设直升机停机坪,起降坪,直升机跑道,综合候机楼以及相关航管,气象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机场取证运营能力。

2.长岛港综合枢纽工程:投资2.5亿元,新建1处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改造车辆调度场站1.1万平方米,建设相关配套设施。2021年投资1.3亿元,完成综合枢纽工程室内装修、设备安装等,投入使用。

3.渔港建设改造项目:投资1.52亿元,建设大钦岛西口渔港、大黑山岛大濠渔港、南长山岛东海岸渔港、小黑山岛渔港、南隍城岛渔港建设项目,完善配套设施。

4.长岛危险品运输码头建设项目:投资0.14亿元,选址建设危险品运输码头1座,新建码头登陆点长15米、宽10米,后方新建陆域800平方米,用于车辆待渡。

5.国道517长岛境北长山段改建工程:投资1.4亿元左右,对国道517长岛北长山段部分路段进行改建,改建长度5.2公里左右。

6.城乡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投资0.21亿元,对南长山岛全长2.754公里市政和旅游道路进行路面白改黑改造,其中:英山街0.5公里、台山街至仙境源景区路1.465公里、长山路中段0.509公里、孙家坑道口至博物馆0.28公里;在明珠广场西侧沿海边至英山南侧新建道路0.65公里,配套建设人行道、雨污管网和路灯等。

7.蓬长跨海引水海底管道升级改造工程:投资0.96亿元,新敷设蓬莱至长岛海底供水管道1条,长度8.5公里。

8. 海水淡化提升运行项目:投资0.5亿元,运维全区14处海水淡化站,更换海水淡化反渗透膜1100支;在各有居民岛屿维修改造供水蓄水池25处,改造供水管网81公里;实施智慧水务建设,对全区供水实施远程监控、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9.烟台长岛永兴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7.22亿元,在北长山岛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变电容量126兆伏安;在蓬莱至长岛海域新建110千伏线路两条,线路总长度105.5公里,其中:电缆线路69.7公里,架空线路35.8公里。

10. 烟台长岛永兴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配出工程:投资0.1亿元,新建长岛永兴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电缆线路2.8公里。

11. 烟台长岛汤邱-长岛110千伏线路工程:投资0.32亿元,改造南长山岛两回110千伏架空线路,改造线路总长度4.4公里。

12. 烟台长岛砣矶-大钦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投资0.48亿元,在砣矶岛、大钦岛及两岛之间海域,新建35千伏线路18公里,其中架空线路长2公里,海缆、电缆线路16公里。

13.烟台长岛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线路项目:投资2.14亿元,改建长岛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架空和电缆线路135.69公里,其中:新建131.37公里、改造4.32公里。

14.智慧长岛建设项目:投资2亿元,推进5G基站建设城区全覆盖,开展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试点建设;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整合区应急管理系统平台和智慧治理平台,开展城市大脑建设;搭建全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推进生态旅游业、现代渔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

第十章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开展长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第一节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战略地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

强化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大幅提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办园水平。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完善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落实教育投入,确保实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从教纪律建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合理配备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音体美教师和公办幼儿教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搭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有机融合。丰富终身教育课程资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切实发挥与烟台二中、蓬莱一中、蓬莱二中等学校建立的教学联合体作用,采取走出去培训、请进来辅导和定向招聘等多种模式,整体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发展旅游、文化、海洋、康养职业教育。支持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实训基地。

第二节  健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健康长岛行动,为海岛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能力;创新公共卫生事件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

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启动新医院建设,同步配齐医疗设备;进一步密切与省立医院、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烟台口腔医院、潍坊眼科医院等高水平医院合作,大力开展远程会诊;继续争取省、市选派医疗专家到长岛坐诊、巡诊,同时选派长岛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区、乡两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弘扬中医药文化,强化中医药生态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健康产业;持续开展空中医疗救援服务,提升海岛医疗救援综合保障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持续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尊重人口发展规律,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设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资源共享,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鼓励支持社会办医,落实非营利性社会办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支持社会办医院与公立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加快实施“智慧医疗”,打造综合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水平;落实重点疾病防控措施,提高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加大职业健康监测和监管力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完善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提升免疫预防能力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标准化建设。

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增强全民体质为出发点,优先发展群众体育,举办自行车、马拉松、帆船、帆板、海钓等体育比赛,打造1-2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赛事;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规划建设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满足海岛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积极引进大众认知度高的体育精品赛事,支持职业俱乐部、体育培训基地等建设,吸引国内外著名体育公司、组织机构等入驻长岛;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实现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医养健康、养老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叠加效应。

第三节  完善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更加稳定、更有质量的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

增加居民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和收入监测体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继续加大惠渔政策力度,完善促进渔民增收机制,妥善推进渔民转产转业。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问题。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研究制定全年同一的蓬长轮渡车辆(七座及七座以下小型客车)票价政策,降低居民出行成本。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配套衔接,坚持产业升级和扩大就业规模、调整就业结构联动推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落实企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帮扶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对脱贫享受政策劳动力(含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劳动纠纷调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创业人群提供创业方式、创业技能和创业指导。鼓励渔村劳动力返乡创业。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职业技能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规范企业招聘行为,消除影响创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形成有利于创业的制度环境。

第四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实施多缴多得激励。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健全医疗保障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探索新业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方式。

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创新疗养巡诊方式,不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水平。健全移交安置政策落实机制,拓展安置渠道,提高安置质量。健全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学历教育、项目培养等多层次教育培训机制。实施军休干部医养结合,完善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制度,改善军休机构硬件设施。持续抓好双拥模范创建;健全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落实优抚、褒奖、补助等政策。开展烈士褒扬纪念活动,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大力宣传弘扬英烈精神,树立全社会珍爱英雄、尊崇英烈的良好风尚。

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性救助等急难救助为辅助,以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切实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救助标准,确保救助范围、救助水平、救助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衔接,鼓励引导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有序、高效参与社会救助,开展志愿服务,拓宽救助渠道。

完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权益保护,弘扬扶弱助残文明风尚,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开展渔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工作和孤儿、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加强妇女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渔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和救助覆盖面。健全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落实孤儿保障、渔村留守关爱、困境儿童保障等政策制度。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发展残疾人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建立群众反映问题长效化解机制。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办好12345民生热线、政务服务平台、人民来信来访,把评判权更多交给群众,发展更有温度的民生。扎实开展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依法解决好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题,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制度,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鼓励办好社区食堂,完善慢行步道系统等惠民举措,提高群众生活便利化水平。

 

专栏6:重点社会事业项目

1.长岛综合试验区人民医院一期工程:投资3.3亿元,在南长山岛西海岸建设1处人民医院,总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包括:门诊楼、住院楼、综合楼、传染病房楼和设备用房等。

2.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建设项目:投资3亿元左右,规划在南长山岛西海岸建设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设置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棋牌室、健身馆、游泳馆、休息室等。

3.博物馆改造修缮工程:投资0.15亿元,对区博物馆进行改造修缮,包括:展示区、公共服务区、文物管理区、办公管理区、附属功能区等。

第十一章  建设平安长岛

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塑造安全发展环境。

第一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完善情报信息、危机管控、决策评估、教育培训、典型培育、督导考评等机制,健全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海洋、网络、金融、科技、生物和海外利益等重点领域安全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安全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积极构建现代人民防空体系,统筹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严厉打击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第二节  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

聚焦重点领域安全保障,突出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全面筑牢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安全底线。

加强生物安全保障。加快构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推进疾控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监测预警、疾病预防、卫生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防控实施管理等职责。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基因学、病毒学、流行病学等生命科学研究。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强化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发展与成灾态势分析,扩展疾病监测种类。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物种进行普查登记,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做好自然资源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厉打击猎捕、贩卖鸟类、蛇类等野生动物,损毁鸟巢和采拾、买卖鸟蛋等违法行为,保护长岛生物资源的原生性和多样性。

加强食品药品疫苗安全监管。持续深化“食安长岛”建设,加强食品全链追溯、全程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疫苗等高风险产品监管,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实施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

加强经济安全防范。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和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健全粮食、果蔬、猪肉、海产品等产品综合监测网络,构建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坚决清理查处非法金融业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行为,全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加强新型网络安全治理。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演练、灾难备份和数据防护,确保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建设网络大数据平台,提升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依法打击涉网犯罪能力。强化密码技术应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大网络安全投入,提升网络安全服务水平。密切关注隐性风险点,积极应对新兴威胁。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三节  维护海岛公共安全

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烟台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理念,推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落到实处。发挥政策法规利器作用,用好刑事追究、执法处罚、联合惩戒、考核问责、警示约谈、媒体监督、市场准入等手段,倒逼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加强护林防火、消防安全、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海上生产运输、食药监管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有关行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推进“科技兴安、科技保安”。

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依法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创新安全监管工作方式,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积极推动社会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联合执法监察机制,形成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合力。完善执法手段,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执法效能。建立公安、检察、审判机关介入安全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全面提高海岛安全保障水平。贯彻落实《烟台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完善海岛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严格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燃气、供排水、供热等海岛生命线运行维护和监测预警,强化风险管控。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模式更加优化、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治理成效更加明显,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海岛。

提升法治长岛建设水平。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加强宪法和民法典宣传教育。抓好“关键少数”,加大日常学法和法治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实行权责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完善仲裁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增强青少年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和制度。推动打造适合新时代的新型办案模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加大释法说理力度,实现案件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大力推进法律进企业、进渔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在全区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提升“长岛一家人·党群心连心”新时代服务群众活动,持续推动政策宣传、听取民意、调解纠纷、化解困难各项工作,把长岛干群鱼水情深这个老传统进一步继承好、发扬好,让长岛发展既有“速度”更有“温度”。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化解信访积案。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统筹做好舆情管控、扫黑除恶等工作。

第五节  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牢固树立“大应急”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效应对各类事故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打造智能感知、快速反应、精准指挥、科学决策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立沟通顺畅、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体系,构建集指挥车、单兵、无人机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应急通信网络,提高应急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化指挥调度效能。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指导企业健全应急救援预案,推动形成覆盖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科学布局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强化公众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完善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机制。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整合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推动建立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多方联动、密切配合的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机制,建设高水平专业化队伍,强化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专业力量协同、社会力量辅助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常态化实战演练。完善长岛海上搜救体系,依托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直升机停机坪、南隍城岛救助码头等海空一体救援和救助设施,加强与周边地区安全管理和救助协作,形成区域联动的监控搜救体系。建立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的保障机制。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建设,提升水旱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御工程标准,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库。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评估机制,加强涉灾部门趋势预测意见和信息共享。实施地震监测强化工程,推进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打造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健全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指挥通信、轻型智能机械等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推广应用。整合现有的各类应急物资及资源,实行分级分类分部门应急物资储备。

第六节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按照政府推动、分步实施、便民惠企、强化应用原则,以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应用为重点,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为手段,以健全制度和标准体系为保障,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切实提高全社会履约践诺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营商和社会环境,全面建设“信用长岛”。

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成“一网三库一平台”(即:信用长岛网站,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自然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区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归集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等组织和机构在日常管理中生成的公共信用信息,实现互联共享,并通过信用长岛网站,提供对外宣传、信用查询、信用发布等综合服务。

构建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估规程及信用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建立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评价标准体系。严格信用信息源头审核,确保产生过程合法合规。支持信用服务机构按照标准对信用主体进行赋分评价,并划分信用等级,为实施激励约束措施提供条件。

建立信用应用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应用机制,将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社会保障、科研管理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推进使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强化对失信主体的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建立社会联动应用机制,鼓励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工程招投标、签订经济合同、商业合作等经济社会活动中查询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或要求相关市场主体提供具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通过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的联合应用,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同等条件下,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在财政资金补助、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优先选择信用状况较好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把政务履约、守诺服务以及为百姓办实事的践诺情况纳入政府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各部门逐步建立健全政务承诺信用考核制度。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积极推动商务诚信建设,在生产、流通、金融、税务等领域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加大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商业欺诈、制售假冒伪劣、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违法案件的曝光惩罚力度,增加企业失信成本,促进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促进个人信用消费。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大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有其他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及责任人员的惩戒力度。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环保旅游、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失信行为信息纳入失信记录。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法人、律师、会计、保险经纪人、医务人员、教师、导游等专业人员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重点推动法院公信、检察公信、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树立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院系统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体系。

第十二章  全面提升规划实施成效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毫不动摇地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动员和激励全区人民昂扬斗志、砥砺奋进,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第一节  提高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升党的建设质量。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遏制“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坚定不移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激励保护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与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专业化能力。

第二节  团结带领海岛人民共同奋斗

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苦干实干,奋力迈向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新征程。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民营经济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广泛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爱国友好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纽带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加强党管武装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建设,持续抓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三节  强化规划支撑体系建设

项目支撑。“十四五”期间,新建、续建各类重大项目53项,总投资154.3亿元,包括生态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城乡建设项目、社会事业项目五类,“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24.6亿元。其中:生态项目11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7.5亿元,占比14%;基础设施项目14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8.9亿元,占比15.2 %;产业项目16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56.3亿元,占比45.2%;城乡建设项目9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5.5亿元,占比20.4%;社会事业项目3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5亿元,占比5.2%。

资金支撑。充分利用好国家扩内需机遇,加大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好省市支持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向长岛倾斜。引导银行、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共同投入,尽快形成多元化、常态投融资保障机制。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投资机制;发挥市场融资功能,积极培育上市融资资源,推动企业上市融资;落实好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建设。

第四节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指导性和刚性约束,建立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全区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健全完善以全区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全区各部门自行编制或批准的各类规划,须报区发展改革部门备案。加强规划衔接协调,确保各级各类规划目标任务协调一致。全区各部门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原则,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协调对接,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把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个年度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相互协调,逐步实施,分步推进,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更好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和评估,全面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调整修订,确保海岛经济社会按照预期方向发展。探索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评价体系,创新和完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的督察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凝聚全社会力量,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