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份鹦鹉热科普文件,请查收

日期:2023-05-24 09:03

字号:

近期,国内多地报道“鹦鹉热”患者,多有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最终通过检查确诊为“鹦鹉热”。那么什么是“鹦鹉热”?会不会出现人传人?如何预防“鹦鹉热”?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您一份科普文章,解答您的疑虑。

01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可以通过鸟类传播给人类。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等鸟类是常见的传染源。本病因为最初多在玩赏鹦鹉者中发现,故命名为“鹦鹉热”。

0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有多样性,通常起病急且以超过39℃的高热多见,伴有寒颤,常有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部分病例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发绀、心动过速、甚至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潜伏期通常在5至14天之间,病程平均6周,个别长达20周。

03传播途径

人类大多为偶然吸入鸟类排泄物或接触携带病原体的鸟类所致。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只有在症状急性期有极小的概率传播。

0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最常见于年轻或中年成人。从事禽类养殖、运输、交易、屠宰、加工从业人员,鸟类爱好者和养鸟人士为高危人群。

05预防措施

1. 有鸟禽接触史或家养鸟类宠物的居民要注意保持养鸟、禽环境的卫生;

2. 在接触禽类、清洁粪便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尽量保持 “湿式作业”,以防扬尘;

3. 接触禽类后应彻底洗手;

4. 购买活禽时保持适当的距离,烹饪禽类时需彻底煮熟;

5. 发现禽类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处理病禽;

6. 居民在接触禽类后出现类似鹦鹉热症状,应及时就医。